封孔器如何密封煤礦抽采孔?
在煤礦瓦斯抽采工程中,封孔器是保證抽采效率、防止瓦斯泄漏的關鍵設備。其密封效果直接影響瓦斯抽采濃度和安全性,一旦密封失效,不僅會降低抽采效率,還可能導致瓦斯溢出引發安全事故。那么,封孔器是如何實現對煤礦抽采孔的有效密封?這需要從其工作原理、操作流程和關鍵技術要點說起。
封孔器密封的核心原理:利用壓力差形成“動態密封”
封孔器的密封原理基于彈性膨脹與機械鎖固的結合。目前煤礦常用的封孔器多為“雙膠囊+注漿”結構或“膨脹式橡膠”結構,核心邏輯是通過外部壓力讓密封材料與鉆孔孔壁緊密貼合,形成環形密封帶。
橡膠膨脹密封:單體式封孔器的橡膠膠囊在通入高壓水或壓縮空氣后,會沿徑向膨脹,直到與鉆孔內壁緊密接觸,利用橡膠的彈性變形填充孔壁的縫隙和不平整處,形成初步密封。其膨脹壓力通常控制在0.8-1.5MPa,確保既能緊密貼合又不會因壓力過大損壞孔壁。
注漿加固密封:雙膠囊封孔器會先通過前后兩個膨脹膠囊形成“封閉腔體”,再向腔體內部注入水泥漿或高分子注漿材料,漿液在壓力作用下滲透到孔壁的裂隙中,凝固后與孔壁形成剛性整體,實現“永久密封”。注漿壓力一般比瓦斯壓力高0.5-1MPa,防止瓦斯從微小縫隙泄漏。
密封操作四步法:從鉆孔預處理到壓力測試
第一步:鉆孔清理與參數匹配
密封前需用高壓風吹凈抽采孔內的煤渣和粉塵,確保孔壁無松動煤體。同時根據鉆孔直徑選擇對應規格的封孔器——例如直徑90mm的鉆孔需搭配85-90mm的封孔器(預留膨脹空間),若鉆孔直徑偏差超過±5mm,需先進行擴孔或修補,避免因尺寸不匹配導致密封失效。
第二步:封孔器安裝定位
將封孔器沿鉆孔軸線緩慢推入,直至預設深度(通常要求封孔深度不小于8m,其中有效密封段長度不小于5m)。對于傾斜或垂直鉆孔,需通過導向裝置確保封孔器居中,防止單側偏移導致膨脹不均。安裝到位后,連接注漿管、排氣管和壓力監測管,確保各接口密封嚴密。
第三步:分階段加壓密封
膠囊膨脹:先向橡膠膠囊通入高壓介質(水或氣),緩慢升壓至額定壓力的50%,穩壓3分鐘觀察是否泄漏;再升壓至100%,此時膠囊完全膨脹貼合孔壁,形成第一道密封屏障。
注漿固化:雙膠囊封孔器在膠囊膨脹后,通過注漿管向中間腔體注入漿液,注漿過程中需保持排氣管暢通,直至漿液從排氣管溢出(說明腔體已注滿),然后關閉閥門穩壓20-30分鐘,讓漿液充分滲透凝固。
第四步:密封效果檢測
密封完成后需進行氣密性測試:關閉抽采閥門,向封孔器后端通入0.3MPa的壓縮空氣,30分鐘內壓力下降值不超過0.05MPa即為合格。若壓力下降過快,需檢查膠囊是否破損或注漿是否存在空洞,必要時重新補注。